独家干货:智能眼镜行业9月融资出现2大新现象以及2025-2026投融资趋势预测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8个月,国内XR行业相关企业已完成至少7宗亿元级及以上融资,融资总额不仅达到去年全年的融资额甚至达到2024年全年融资额的4倍。
到九月份,行业形势依旧向好,已有企业获得了1亿美元的融资。同时,有的企业通过换股、增资等方式,增强自己在行业内部的竞争力,以期形成技术闭环和生态优势。
昨天,Meta Connect 2025大会再次助推行业热度,标杆性质的产品Meta Ray-Ban Display横空出世引发广泛关注。AIAR眼镜逐渐脱离小众的极客玩具,进入大众视野。
2025年底到2026年,国内整个AR/AI眼镜行业金钱流向会如何呢?今天我们综合所有信息,一起做一个分析和预测。以下内容纯干货。
有数据显示,2024年XR行业全年融资总额为44.7亿元,而2025年仅上半年已达186亿元。今年八月又有几家企业完成了融资:
8月初,北京的至格科技完成亿元级融资,这是其2025年完成的第二轮亿元级融资。该公司由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光栅与测量实验室孵化而来,是一家专注于AR衍射光波导、衍射光栅和微纳光学领域的企业。据称其建成国内首条衍射光波导全自动批量生产线万片的量产出货。
8月下旬,深圳的蒙通智能在完成了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智动力。该公司主要从事AI+AR眼镜、空间AIOS系统的研发,推出了AI Pocket、AI station等产品。
山东企业歌尔股份的情况比较特殊。旗下歌尔光学先是通过“换股交易”,拿到了估值约5.3亿元的上海奥来相关资产(100%股权),以此来增强自己在光波导等微纳光学器件领域的竞争力。随后,歌尔股份和宁波舜宇奥来又共同向歌尔光学增资4亿元现金(双方各出资2亿元)。这并不算一次传统的股权融资,但确实为歌尔光学带来了重要的资产和资金支持。
VITURE(中美双总部,中国总部在北京)获得1亿美元B轮融资,他们计划利用这1亿美元来支持全球零售扩张、跨生产力和协作用例的企业部署增长,以及XR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不久前该公司刚发布Luma系列XR眼镜,包括Luma、Luma Pro、LumaUltra三款已发布机型以及即将上市的TheBeast。 VITURE正在开发XR生态系统,包括Immersive 3D技术,该技术提供实时2D转3D转换。
北京的耐德佳完成C+轮融资,投资方为石景山区现代创新产业发展基金,这体现了地方政府对创新型科技企业的支持。在此之前,耐德佳先后获得合肥建投、包河创新投的C1轮和北京新材料基金的C2轮投资,一年内已完成三轮投资。该公司主要从事自由曲面光学和光波导技术的研发生产,为智能眼镜行业提供设计、研发、智造、检测等光学服务。
北京的阿法龙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梅花天使创投,融资额近亿元。阿法龙是一家智能眼镜产品研发商,其产品包括企业级 MR 智能眼镜和应用在工业、消防等场景下的超轻型 AR 智能眼镜。
广东的莫界科技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毅达资本、长石资本、江阴高新金投、湖州景鑫、新国联创投、联想创投集团、盛景嘉成,融资金额未透露。莫界科技是一家XR技术开发商,在AR行业主要提供光显示、感知交互两大方面的产品,如核心前框光学模组、微型光引擎、AR眼镜整机ODM等。
还有一些获得融资的企业初看跟智能眼镜无关,实际关系非常密切。比如广东的铭创智能在9月初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未透露,投资方为平湖市鑫翼东湖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的很多产品构成了AR/AI眼镜研发和生产的核心支撑。比如TGV激光钻孔设备是用在微显示芯片互联封装、光波导元件制造上的,激光精密切割设备是用来制造眼镜的显示模组(OLED柔性屏、玻璃基板)的,激光打标设备是用来给眼镜的外壳(镜腿、镜框)打标识的等等。
从地理分布看,无论八月还是九月,北京、深圳等产业集中地仍然是金钱流向的热点地区,地区性的马太效应凸显。
对比更早的时候,我们能看到今年八九月份这个行业投融资出现了两个新的面貌:
首先是投融资的单笔金额更大。比如9月份出现了VITURE 1亿美元的B轮融资,相比8月份规模较大的亿元级人民币融资,显示出资本市场对头部企业和特定赛道的信心在增强。
其次,产业整合与战略协同加剧,比如歌尔光学的操作。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XR产品尤其是AI/AR眼镜早已脱离纯概念炒作,进入产业链整合新阶段。
以此,我们继续推测2025年底到2026年整个XR行业尤其是AR/AI眼镜金钱流向的趋势:
首先,2025-2026年的AI/AR眼镜领域会出现一场生态+产业链大战:除了财务投资,战略投资、并购重组会更加频繁。更多上下游企业(光学、半导体、电池、整机制造、内容应用)可能会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构建战略联盟,以形成技术闭环和生态优势。
其次,虽然消费级市场日趋热闹,但企业级(B端)应用可能是率先实现规模化盈利的方向。预测后续资本会持续关注那些能深入工业维修、远程协作、医疗健康、能源巡检等具体场景,提供真正解决行业痛点、提升效率的AR解决方案的公司。这些企业的融资相应也会更加活跃。
另外,就在北京时间昨天早上8:00,Meta在Connect2025上发布了他们的新品AR眼镜Ray-Ban Meta Display、新一代Ray-Ban Meta和运动专用智能眼镜Oakley Meta Vanguard。有分析称这些智能眼镜供应链中超过80%的供应商来自中国。Meta新品如能获得市场认可,将为以中国厂商为主的供应链打开全新的、利润可观的收入来源。
长期来看,无论国外还是国内,AR眼镜的核心组件供应商将获得利润更丰厚的增长,尤其是那些在光学波导和微显示器等高价值领域占据技术优势的企业。
然而资本永远是理性的,尤其在下行环境下更理性。目前各家智能眼镜厂商都在宣传其独到技术并预测其量产能力。技术概念或者生产规模是一方面,而资本可能更看重的是企业的技术落地能力、产品商业化进展、用户活跃留存率以及健康的现金流。
换句话说,资本会更加青睐那些已经验证产品能力、拥有清晰商业模式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头部企业。但是,今后在AI/AR眼镜领域谁是头部企业呢?这还有待各家用实际表现来证明自己。
VRAR星球每天都会发布XR领域深度文章及业内新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哦